PAGE TOP
活動
紀錄

家具修復中的時空膠囊

2023 年 12 月 13 日
講師:李志上 / 紀錄:周益記

當家具不再只是家具,我們應該用哪個角度去看?家具的功能?回憶中的模樣? 對修護師來說,物件處理完成後的角色,決定了修護的方式。值得反思的是,這些家具文物為什要保留它?決定於價值!這也是周益記辦理文物修復探秘講座希望與大家分享的核心理念,文物的價值不在文物的價格,而是這些文物在老屋裡的故事,曾是舊城裡百態人情的獨一無二,儲存了新竹北門周家的人文精神。

有個觀念值得探討,物質會老化,在修護刪除的時候,到底該刪什麼?是該修舊如舊還是如新?這沒有絕對的答案,兩者其實可以都不要,必須考量我們要的是什麼。先決定價值,價值要讓人看得到,讀得到才能傳承,能傳承才能被稱做文化。

|以家具為師|

從周益記的家具中,有幾件家具值得拿出來與大家分享:

 一、「鏡江馬濤玻璃宮燈」上的絲狀磨砂玻璃
玻璃宮燈的年代約清末民初(癸卯1903),宮燈的霧面玻璃相當具特色,是手工金鋼砂磨出絲狀的紋路,這在台灣很少見,台灣大部分是在直接在玻璃上作畫或畫在紙上貼上去的,日久會黃掉,但是周益記典藏的已超過一百年了,雖然玻璃有變黃,但並沒有很嚴重,可惜的是玻璃破裂。

二、從「藤椅」中了解台灣的籐業發展與產地種類
另外一個有趣的是藤椅,當時有很多藤皮是鬆掉,或斷掉缺失,也有藤心斷掉消失的。修復師的修復理念:能保留的原始材料儘量保留。所以壞掉的部分就用補的,但到哪裡買藤皮?最後找到在彰化縣田中的東峰藤業,他們民國五六十年以外銷日本為主,民國77年印尼禁止藤出口,致台灣產業連帶受影響而大幅沒落。台灣在關廟竹崎雖然有藤,但心比較粗,不易塑形,容易斷。藤皮表面有法瑯層,很耐久,但是怕鐵釘破壞損壞,而且補藤皮時,如何全色?考量新舊藤皮的色差,要全色並不容易。

三、「日式神龕」中思考五金配飾上的銅鏽包漿與下方紋飾的衝突
周益記收藏的神龕與新港奉天宮有個御壽牌式樣接近,甚至從神龕上發現「野口家」的字樣,猜測也許是別人家使用的,也可能是匠師的名字,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神龕上的日本雕金技法。
從雕金的技法中,理解了當時做清潔除鏽是對的,用手術刀將鏽慢慢剃除,不用溶劑做濕式清潔,但仍要小心地避免剃過頭,也因為這樣做,才能清楚欣賞雕金技法的成果。
古蹟保存最有效率的方式是,讓民眾對工藝技法有興趣,才會回去看古物,古物被重視了才有機會被留下來。所以當古色鏽色包漿遮蔽工藝的時候,該怎麼辦?有人認為工藝技法最重要,有人認為看起來舊舊的才有價值。這應以文化價值為主,除了藝術價值,也需要時間的價值,值得討論。

|不同時代對文物的印象與價值的判斷|

我們把古色分作:「殘、破、損、髒、老、舊、用、新」,修復應該做到哪裡?殘破損髒不等於古色,東西不該看起來又髒又破。另一個是當文物的時間跨度夠大的時候,不同年紀時代的人對他的印象記憶是不一樣的,就像不同世代的人跟我對名人的記憶印象是不一樣的,但真實的樣貌應該是什麼?古物如果返老還童,沒有時間價值,就不該稱為古物,但不包括殘破損髒。
家具可以換新,可以被取代,那他就只是一個物品。比如野柳女王頭,隨著風化外型變化,每個人的記憶不一樣,可不可以接受暫時支架加固,或是接受有一天自然垮掉,民眾、學界、修復師、政府、周邊的商家,也許認知都也不一樣。最好的就是前述的13個價值都不會被犧牲掉。

凡走過必留下痕跡,家具也同樣經歷了不同世代的使用,從新購、使用、閒置、修護,所與之相處的人、事、物、環境(動物、蟲、菌)都有可能在它上面留下痕跡。特別一提的是人為記號,這就像門神背後的鉛彈一樣,如果是有意識的人為記號,修復師在移除前有責任去釐清楚,跟相關人事物是否有連結,有沒有紀念價值,所以我們針對書桌上的粉筆痕跡做了加固,留下來會增加情感的連結。
所以眼和心看到多少,保留的豐富度就會不一樣,其他包含漆皮箱的印章,桌子下面寫著周敏益的貼紙,如果一切以工藝價值判斷,就只在意家具是新竹體的家具,這些記號都沒有意義,因為時間或紀念性不具價值。

|周益記家具的修護流程|

周益記家具的整理、修護,歷時兩年,將工作經歷流程歸納如下:

場勘紀錄、包裝、運輸、解封、攝影、檢視登錄、規劃修護步驟與材料(溶劑點測)、方案概念討論、修護處理(除塵、清潔、加固、填補、全色、保護漆)、修護後攝影、包裝、運輸。

修護處理內容
相關文章
RELATED ARTICLE
2019 年 12 月 20 日
《南聲囝仔》映後座談會
2020 年 2 月 5 日
《塹城育樂行旅》
2024 年 1 月 15 日
「獨具一格」新竹體家具鑑賞
LOADING
LO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