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蔡仁堅老師導覽路線與精華記錄】
使用方法:請閱讀本文導覽故事,按圖索驥搭配以下「戲曲‧細曲‧歷史現場行旅」Google路線地圖使用。
【前言】
周益記辦理北管南音獻場活動,請到北管子弟的蔡仁堅老師領路,帶大家了解新竹過去各軒社的演進,實際走訪軒社所在地,許多藏身在你我周遭的軒社,等著我們去探尋!
活動一開始,蔡老師先為大家做簡報介紹:
【北管歷史紀錄】
過去台灣許多居民從福建、廣東移民過來的,當清帝國在1684年設立了台灣府,就已經發現台灣這裡的戲劇活動非常熱鬧。
在《台灣府志》裡也有相關的描述,第五部由范咸與六十七兩人修纂的《台灣府志》,六十七在台灣留下寶貴文獻,建立城隍廟便有他的功勞。乾隆十三年淡水同知府曾曰瑛描述提到,在七月十五之時,因中元節是東亞文化圈很重要的節日,大家都會一起湊錢,聚在一起觀戲,一直要熱鬧到七月底才會逐漸歇息。
另外,台灣的第一個進士─鄭用錫在道光十四年,1834年完成《淡水廳志稿》,當中也描述了各色的戲劇:「互相演鬧、觀者如堵」。北管與鄭家也有相當的關係,鄭家在清治末期成立了榮樂軒(新樂軒的前身)。藉此可了解,北管在新竹市至少有兩百年以上的歷史。
【台灣的古典音樂】
北管戲可說是台灣特有種,是正宗的台灣人戲劇,它吸收了各種戲劇元素,從台灣土生土長,非常庶民。蔡老師提到自己的感受,過去北管音樂真的是古典音樂,現在聽到的北管音樂太流行化也較偏重在戲曲,不容易聽到它古典音樂般的音質跟藝術特質的展現。在北藝大教授做這樣一個研究之後的結論是說,在組織性的北管館閣中,它的音樂內涵與穩定性,一如歐洲音樂學院般地,藉著傳授系統代代流傳。
但現今的北管較無法感受到它是古典音樂,因為大家現在對於北管樂的認知是的陣頭,會有喧噪的印象。期待我們再有人把北管的音樂、戲曲復興,也許我們能夠有機會聽到台灣古典音樂呈現。
【北管語言】
北管擷取很多元素,包括京劇、崑曲等劇種,當然劇種來源比較多是福建範圍,擴及福建北邊的浙江、南邊的廣東。北管用的是正音,現在的我們聽不太懂。清代淡水同知許多從大陸各省來,有些口音、腔調比較重。
這個正音絕大部分人聽不懂且不通行,可是北管語言竟然能從清末到日治,以及二戰後大流行,這非常有趣。清代焦循寫道:「其詞直實,雖婦孺亦能解;其音慷慨,血氣為之動蕩」所以北管音樂會被喜歡不是沒有道理的。
【大戲條件】
「吃肉吃三層,看戲看亂彈」這句台灣俗語,正說明了看戲就要看大戲,包括客家人也是,不過有時在講大戲其實也是指歌仔戲,而看戲活動在台灣早期是庶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。
大戲的條件有:故事、音樂、角色。故事都是我們熟知的三國演義、水滸傳、西遊記、封神榜等等,還有儀式的需求(如扮仙戲),也有必須要有的愛情戲。音樂來說,像漢唐樂府的呈現就讓蔡老師非常驚艷,這麼漂亮、華麗,高亢熱鬧的聲音,豐富的樂器及音色,這些大家熟悉又不熟悉的故事在在吸引著我們。最後,很重要的元素是演者、伶人,雖然北管也有演者,但比較不為人知,也比較不為成熟。
【新竹的軒社】
民國四十三年的《竹塹文獻》會報通訊裡記錄有五個軒,日治時期有五軒一社,分別為:同樂軒、振樂軒、新樂軒、和樂軒、同文軒以及集樂社。 依據那時紀錄「同樂軒」在南門城邊、「振樂軒」在現今天公壇、「新樂軒」在北門街、「和樂軒」應該在後圳溝巷附近、「集樂社」最早是在平和街、「眾樂軒」則在竹蓮寺。戰後很多軒社都已經不在了,不過他們的文物還在。今天的活動會去同樂軒,會看到他們的祖軒,也會看到同樂軒二組所在的趙大人廟,他的後代也都住在那附近,同樂軒的三組後來則演化成三樂軒。
振樂軒自稱1858年創立,明年將滿160年,隨著時代凋零,1994-2001年有復振,但後來又沉寂了。之前因為市政府要整理西大路的棒球場,將振樂軒的文物遷移到香山體育場。
蔡老師回憶起1997年12月20日,當選市長就任時,振樂軒的子弟們大家出陣送行,沿路從振樂軒在天公壇的軒館,到蔡老師家再送到市政府去當市長,現在回想起來還津津有味呢。
簡報結束後,便開始進行戶外導覽的行程:
【城隍廟先祖】
在城隍廟的佛祖殿中,有一處牌位,祭祀的是當初在乾隆三年獻出土地建城隍廟的王世傑,在竹蓮寺也有一個王世傑的牌位,因為竹蓮寺的地也是他所捐獻的。王世傑對新竹歷史相當重要,因為他可說是新竹之父,新竹是他所開墾出來的。
光緒二十年的《新竹縣採訪冊》,裡面便有提到城隍廟,王世傑所捐獻出來的地不僅是城隍廟的廟基,他還捐獻許多地出租給一般民眾,收到的地租則捐獻給城隍廟。
另外有三個祿位,最左邊是北管祖,依序是將爺會、神轎會。竹塹北管藝術團的紀錄已有四位先祖,所以可以看出來這個藝術團還很年輕。像振樂軒的香位,人數應該有百人,同樂軒則應該會超過一百。
【淡水廳衙門】
大家步行到淡水廳衙門,因為當時同樂軒便是從縣太爺發展起來的,當時這些第一階的公務人員是台灣本地人,成立了同樂軒。1927年新竹州廳落成,建立神社,日人便開闢中山路,中山路可說是新竹市的南北中軸線。中山路之前,現在的西安街是太爺街,淡水廳衙門的大門就在其中,現在已成為民宅。鄰近的區塊都是淡水廳衙門,同樂軒就是在裡面組成的。
【三角公園與拚台】
走到關帝廟的附近,關帝廟外的三角公園,過去是清代的武營頭,顧名思義就是軍營,這是北路六營,算是北台灣的司令部。武營頭在日治時期是重要的北管演出場地,經常在這搭兩個台,俗稱「拚台」,兩個台演同一齣戲,拚拚看誰的觀眾比較多,演到會的戲都演完了,看誰先輸。觀眾會比兩個軒社的器具如何、表演藝術如何、舞台表現如何等等。
【關帝廟及鄰近產業】
關帝廟是乾隆四十一年,1777年所建立的武廟,裡面全區也是早期的住宅區。當天還遇到主委,過去這裡曾有私娼館,主委將它買下來做為圖書館。關帝廟沒有自己的軒社,軒社經常是圍繞寺廟而起,像是三樂軒之於竹蓮寺、振樂軒之於天公壇、同樂軒之於地藏王廟,很多軒社都會自詡為神明駕前,例如同樂軒自詡為地藏王菩薩的駕前北管軒社,竹塹北管藝術團就是城隍駕前的御用軒社。
蔡老師介紹,以前北管軒社都會祭拜王爺、刻王爺神像、繡神明衣。在關帝廟旁的剪刀店,過去就叫精妙軒是間神像店,師傅來自福州。新竹的佛像雕刻有來自福州系統,另一則是在地木匠的系統。福州的雕刻風格自有特色,線條神情比較穩,所以本地師傅會想要學習。石坊街有另一間叫做精誠佛店,也跟軒社有關係,他們的雕刻融合在地特色跟福州雕刻的特色。在南門街接林森路的地方,有一位專門製作北管頭盔用帽等品項的唐堯興師傅。在軒社附近一帶,都有著相關產業的店家及師傅,也是軒社興盛所帶來的效益。
【新竹寺】
原本的新竹寺很大,但目前只留下一個小建築。日治時期日人帶來了東洋佛教,東洋佛教主要是中國傳過去的禪宗裡的曹洞支脈,新竹寺的遺蹟原本是曹洞寺的布教所。那時的住持是佐久間尚孝,在新竹宗教史有一席之地。新竹關帝廟在日治時期有個重要的私塾,就是佐久間尚孝與本地讀書人一起成立的。
【勝利路同樂軒】
舊城牆拆掉後留下的勝利路,彎曲的弧度彷若還可以想見當初城牆的樣貌。來到南門外的同樂軒,我們見到了蘇先生,見到許多珍貴文物。有記載了上百位先祖的先輩圖,這通常在每年的「吃會」才能見到。有一方匾額,上寫著「盛世原音」,從匾額上可以看得到,寫著庚子年,庚子年是民國四十九年,1960年,由此往前推120年,那是道光二十年,1840年創立的。同樂軒是新竹歷史上最大的軒社,戰後1950-1960年代衍伸出一組、二組、三組,本組則有分為老組與少年組,共有五個組。
蔡老師也提到希望能夠在新竹成立北管文物館,因為新竹的北管歷史是豐富的,留有的文物也相當豐富。
【眾樂軒及三樂軒】
在竹蓮寺斜對面的土地公廟旁有間金紙店,便是眾樂軒文物的收藏處。眾樂軒是以大眾爺廟為基地的北管軒社,成立於民國八十年左右。現在城隍廟北管藝術團中重要成員阿彬,便是與黃先生一起成立眾樂軒的主要發起人之一。土地公廟中,神壇上最右邊的神明便是原本眾樂軒軒長所祭祀的西秦王爺。
三樂軒是從同樂軒的第三組分出來的,後來成立新的名字,軒社原本建立在竹蓮寺中,後來因為沒有在練習,便將王爺置於廟中祭祀,在奉祀達摩祖師的殿中,便可看見王爺身影,王爺兩側各有一位護法將軍,一位是拿劍的劍童,一位是拿印的印童。三樂軒也是戰後成立的軒社,明確的年份也沒有紀載。台灣軒社常有這樣的狀況,較不重視軒社歷史。也因為軒社起於民眾在生活上的聚集,所以大多與職業、地緣相關。
同樂軒是由衙門的師爺組成,振樂軒則是由泥水工匠組成,和樂軒則是染布工人組成、竹蓮寺附近有同文軒,是由火車站工人組成。大部分都是蠻功能性的組成。三樂軒是由同樂軒三組演化,一直依附在竹蓮寺,現在比較走向陣頭化,所以只要有迎神賽會,三樂軒隊伍算是比較有內容的,但也都沒有再練習、傳承。
【鶴棲亭及大眾爺】
隱身於攤販後的「鶴棲亭」,建立於乾隆年間,當地人稱做福州廟。因當時福建省會是福州,很多高階公務人員帶家人從福州過來,有人會客死在新竹,所以建了這個鶴棲亭,把祂們的牌匾放在此。這些福州人就像鶴一樣,往南方飛翔,到了台灣後便落腳此地,也回不去了,所以叫做鶴棲亭,歸去來兮。
「鶴棲亭」石碑上另有「三山」字樣,與客家人有三山國王的信仰不同,這裡的三山是福州的三山。早期日本清塚,做了新竹公園、海軍第二燃料廠(現今為新竹清華大學)等等。民國六、七十年代,政府將大眾廟移至陽光國小對面的南清宮,但還有留下幾位大眾爺在此地,蔡老師帶我們看往豬肉攤旁,老闆娘掀開木板,赫然見到一個小塚。蔡老師說明,祂們也保佑了商家,商家也對他們禮遇。
【小結】
在蔡老師的帶領下,我們認識不同時期對於北管藝術的紀載,了解歷史中的北管如何發展。透過實際的步行踏查及聆聽導覽,了解北管在新竹區域的發展脈絡,以及現在狀況。很多北管相關的產業隨著北管藝術的興起而盛行,也跟隨北管藝術沒落而消逝,雖然現在難以再看見這些產業,但後代子孫們所保留下來的各式文物,讓我們還能夠透過上面斑駁卻秀麗的精巧工藝,窺見一個令人驚艷的古典藝術。北管藝術與歷史、信仰息息相關,在此次的導覽中,透過蔡老師豐富的介紹,與我們的生活又更為緊密,也能夠想見過往北管如何在民眾的生活中紮根,成為經典的音樂、戲曲藝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