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安綺老師當過美術老師,因為喜歡老房子,在幾個文化館場工作,現在任職桃園美術館,負責媒體的部分。自稱「老屋觀察家」。
安綺老師的家族是早期移民台灣的客家人,原居三芝。三芝的老家是座紅磚瓦三合院的老房子,老房子有記憶時就狀況不好:門沒辦法關好,濕氣也讓棉被經常是濕的,還會出現蜈蚣或小蟲。所以當大人在旁邊的空地蓋了新房子住之後,記憶中老房子便拿來養豬,再後來沒有特別的使用,任由房子頹圮。
上學之後遷居北投,安綺老師與家人是典型的北投人,參與淡水線火車的最後一次行駛、簽名搶救原是台北縣中山堂的北投溫泉博物館、聽史明的演講。她說那時候的台灣,社區意識、鄉土意識開始高漲,大家開始喜歡老東西的年代,她也就在這樣的背景裡成長。
老屋經驗分享
草山行館
安綺老師的第一個老屋裡的工作就在草山行館。草山行館是陳水扁市長時代指定為古蹟,同一批的包括圓山別莊,當時指定了不少老房子,是台北文化資產指定很重要的年代。
當時文化局委外由佛光大學來經營草山行館,安綺老師在這裡做了很多展演和解說歷史的工作,也接待過郝伯伯全家和許多貴賓。但在一年清明假期後,草山行館被人為縱火,安綺老師形容是燒給了蔣公。現在的草山行館是百分之百的商業空間,完全不一樣了。那一次火燒的教訓是學到木構造的房子,發生任何火災,沒辦法撲滅火苗的時候,5分鐘之內房子會燒掉,一定要趕快逃生。也讓後來的安綺老師也很小心,下班的時候尤其是長假前,一定會仔細檢查關掉電源,避免電線走火。
台北故事館
安綺老師與台北故事館的第一次接觸,是當代課老師的時期與朋友相約到台北故事館(原圓山別莊)隔壁由麗緻飯店經營的茶坊吃德國豬腳,看到故事館的工作人員在花園澆花,覺得這樣的工作環境不錯。又聽說經營的陳國慈女士認為:古蹟裡不要咖啡香,只留下木頭香,對照草山行館的油煙味,安綺老師覺得這句話好吸引人,就進去實習,後來就跟著陳總監工作。
撫台街洋樓
台北故事館之後,陳國慈女士接受台北市文化局的委託,經營撫台街洋樓。進駐之前,團隊拿著計數器去做區段的來客調查,發現這地方不會有什麼遊客,往來的行人不是居民就是商號平常往來的客人,檢視洋樓空間後發現空間太小也不適合做大型售票活動。最後討論的結果是:開放免費參觀常設展,特展收20元門票。陳總監知道安綺老師在草山行館的經驗,給了最精簡的人力配置來經營。因為在陳女士的想像,撫台街這要像台北故事館那樣經營是行不通的。
迪化二0七
陳國慈女士想經營迪化二O七博物館,她自己把房子買下來,安綺老師以幕僚的腳色協助她完成夢想。
第一件事情是把它的名字由廣和堂藥鋪,改成迪化街一段二O七號店屋(廣和堂),主要是把怕民眾博物館與中藥行兩者混淆了。藥鋪的原屋主姓莊,現在仍經營著中藥事業,商標註冊的是廣和堂。日後博物館的新聞裡,或是申請了獎項,得獎單位稱為廣和堂藥鋪,會聯想到經營中藥事業的廣和堂,所以團隊向文化局提出更名,也由文資委員會議通過。
營迪化二O七博物以展覽為主軸,每三個月固定換一次展。陳總監覺得一年四季應該有適合不同季節的展覽主題,看展的心情也能跟天氣氣候做一個結合,從台北故事館開始,十幾年如一日,這樣的布局可以讓人一來再來,她認為一來再來才能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。不斷的找議題,然後跟大家分享,用這樣的方式來經營這棟房子。 迪化二O七在迪化街上有很多鄰居好朋友,莊永明老師就是其一,是博物館借展品和寫說明時最重要的助力,霞海城隍廟的廟門也成為重量級的展品,而在開幕時,第一唱片行也成為我們的開幕嘉賓。
經營老屋的盤點
- 中性的名稱
法定名稱必須要是一個中性名稱,才不會限制它的發展,這在上面陳述過。 - 地理位置
像盤點撫台街洋樓,發現它根本不會有什麼人,只是相機街尾停車場旁的建築,平日一天二十人以下,假日不超過兩百人的參觀人數,就算收錢也沒辦法有足夠的收入。 - 生活樣態
經營是人與人的溝通,旁邊是商人,就用商人的方式溝通,撫台街洋樓旁邊都是餐飲早餐店之類,要跟它們建立感情就是去消費,旁邊的豬腳店、影印店、印章店都是我的好朋友。 - 商業行為
迪化二O七在迪化街上,導覽是個大生意,團隊不跟街上搶生意,不做導覽而是做展覽,雖與街上做的不一樣,但會跟街上合作,比如跟城隍廟合作。 - 周邊生態及環境
經營老房子一定要注意周邊環境,比如老房子庭院有果樹,以前有錢人還會開放果園讓鄰居進去採,若將每次採收的水果製做成醋或其他產品,就會變成有經濟效益的東西。又比如日本旭川動物園的扭蛋,裡面可能是蛇皮。所以要打開各種想像力,打開各種人與人接觸的機會。 - 志工
要研究志工的法律和守則,必須要有法律規範。正規的方式是去文化機關申請志工隊,避免因為人情造成的困擾。
關於策展
二O七策展的中軸線,第一個是跟老房子相關。老房子的化妝師、門窗、燈具展都是。第二個是跟老的生活相關。電話、情書、火柴盒、便當展都是。做門窗展時剛好是文資建材銀行成立的第二年,所以將其結合移展台南。門窗展的另一個意外,是把霞海城隍廟的老廟門借出來展。
策展前要成為故事的收集者。認真的生活,充滿好奇心去探索,才有辦法成為一個說書人。好奇、探索、嘗試不同的挑戰、挖掘身邊的小故事、收集小東西,衍伸成為自己的資料庫,收集、分類、整理。每個人建構展覽的方式不同,安綺老師會用影印紙箱分類各種材料,當收集的內容成為故事、串成有意義的事情,再來說服老闆能把展覽做出來。
策展有時很依靠收藏家。團隊會把收藏品整理好,該做的保險、拍照、宣傳也都會做好,而且要清楚收藏家的對於曝光的想法,譬如帶收藏家上他們喜歡的媒體、電台受訪,讓他們覺得風光,願意將團隊介紹更多收藏家,所以安綺老師的收藏家朋友遍布台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