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解特別的神明
北壇
如何前往
陰陽司公的臉半黑半白,神尊比成人稍大,為了迎接祂的到來,北壇會再搭建一個棚子,然後敲鑼打鼓熱熱鬧鬧地由范謝將軍陪伴過來駐駕。等到農曆七月十五城隍爺出巡來到這裡,陰陽司公才會跟著一起返回城隍廟。想親眼看陰陽司公出任務嗎?農曆七月初一跟七月十五來新竹一探究竟吧!

現在的北壇

這間小小的土地公廟,不仔細看很可能會以為是間普通的鐵皮屋。湊近看它的名字—北水田四面福德正神壇,到底是什麼意思啊?其實,上面寫的是「北壇」跟「水田四面福德正神」啦!福德正神就是大家熟悉的土地公,水田是這裡的舊地名,那「四面」又是怎麼回事呢?啊!望向神壇就知道,原來這裡的土地爺爺是罕見的四面神像哦!

至於北壇的由來,是因為每年農曆七月,新竹都城隍爺的秘書長陰陽司公會到這裡借住,稱為「北壇驛館」。陰陽司公的臉半黑半白,神尊比成人稍大,為了迎接祂的到來,北壇會再搭建一個棚子,然後敲鑼打鼓熱熱鬧鬧地由范謝將軍陪伴過來駐駕。等到農曆七月十五城隍爺出巡來到這裡,陰陽司公才會跟著一起返回城隍廟。想親眼看陰陽司公出任務嗎?農曆七月初一跟七月十五來新竹一探究竟吧!

北壇的歷史

設置北壇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明朝祭厲的習俗,即祭祀無主的亡靈,後來又融合了佛教、道教信仰與普度儀式。清代的文獻記載著設立厲壇的規定:位置在城北郊,並以城隍爺為主祀。隨時間過去,北壇與厲壇兩個名稱逐漸被世人混用。淡水廳志中記載厲壇曾設置在北門外水田街,實際位置推測是在鄭氏家廟前的空地,但是在日本時代的市區改正中遭到拆除,只保留了農曆七月陰陽司公到北壇駐駕的習俗,於是才有借住土地公廟這樣的特殊景象。除了陰陽司公出任務之外,城隍廟還會舉辦夯枷遶境,民眾們戴上紙枷跟隨城隍爺的腳步,一路經過東門圓環和市政府,最後抵達北壇脫枷。將紙枷火化代表罪孽隨之消失,完成消除業障的祈福儀式。